每个人心中都有以下属于自己的“小目标”,那么对于我们哮喘患者,哮喘治疗的“小目标”又是什么呢?
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以肺泡中气体陷闭、气道平滑肌痉挛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
临床表现为支气管肿胀、狭窄导致呼吸困难、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哮喘患者因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未正规治疗,导致哮喘控制不佳,经常带来严重的危害。比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并导致反复急性发作、急诊就医和住院,带来治疗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肺功能的损害。
【资料图】
那么,对于哮喘的患者来说,我们的治疗 “小目标”又是什么呢?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提出:哮喘的治疗目标是实现“哮喘的总体控制”,既要达到“当前控制”,又要“降低未来风险”。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控制哮喘呢?
国内外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出:哮喘管理目标是达到并维持哮喘的症状控制,主张在哮喘的管理中按照哮喘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哮喘长期管理,包括评估、治疗和监测三个基本内容。
目前而言哮喘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症状、肺功能、哮喘控制测试(ACT问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
症状评估:哮喘患者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昼夜均可以出现。当患者因上述症状出现夜间憋醒往往提示哮喘加重。
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和PEF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最常用的评估指标。
峰流速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患者可以居家自我监测PEF,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ACT是评估哮喘患者控制水平的问卷,ACT得分与专家评估的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FeNO 测定可以作为评估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成人FeNO的正常参考值为4~25ppb。哮喘未控制时一氧化氮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降低。美国胸科学会推荐FeNO的正常参考值:健康儿童5~20ppb(1×109),成人5~25ppb。FeNO>50ppb提示激素治疗效果好,<25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
在基于正确评估哮喘患者的情况下,哮喘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核心。治疗哮喘的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哮喘的本质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因此其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气道的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主要通过吸入和口服途径给药,吸入为首选途径。
哮喘防治,非药物治疗不可少。哮喘难以控制的重要因素包括过敏原持续暴露、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合并症的存在。哮喘患者要识别诱发因素,并避免接触过敏原,哮喘患者如存在心理因素,合并严重的鼻窦炎,胃食管反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合并症等需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过敏原(尘螨、猫狗的皮垢、霉菌、花粉、牛奶、禽蛋、蚕丝、羽毛、飞蛾、棉絮、真菌、药物等都是重要的过敏原)、理化因素(吸入烟、尘和植物油、汽油或油漆等气味以及冷空气可刺激支气管粘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引发哮喘)、感染(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更为明显)、气候变化(严寒季节轻易受凉而导致呼吸道感染,或天气忽然变化或气压降低等)、精神情绪(情绪波动可以成为诱因,诸如忧虑、悲伤、过度兴奋甚至大笑也会导致哮喘发作)、疲劳(突击性强烈的或长时间的体力劳动、紧张的竞技性运动均可诱发哮喘)。
为了维持哮喘的良好控制,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逐步确定维持哮喘控制所需的最低治疗级别,保证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医疗成本,整个哮喘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和评估来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的随访频率取决于初始治疗级别、治疗的反应性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通常起始治疗后每2-4周需复诊,以后每1-3个月随访1次,定期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药物吸入技术有助于哮喘控制。
哮喘病人应每天记录哮喘日记。日记的内容应包括:天气、气温、气压、饮食种类、运动、工作和学习情况;哮喘的症状和发病情况;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峰流速值和峰流速的昼夜变化。医生根据哮喘日记分析哮喘发作的诱因和哮喘的控制状态,选择或调整治疗方案。哮喘患者即使病情稳定,也要定期复诊。
上表计算得是总分,一般来讲,总分在20-25分之间可以认为哮喘控制良好,总分在16-19分之间代表哮喘控制不佳,而总分在5-15分之间代表哮喘控制很差。总体来讲,ACT评分和经过专家评估的哮喘控制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优点包括不需要测定肺功能、简单、实用。
哮喘患者复诊的意义在于可以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了解药物副作用并检查用药方法是否正确。检查肺功能,判断哮喘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哮喘是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持续存在,需要终生治疗。哮喘治疗除药物之外包括健康宣教、心理疏导、康复锻炼、预防措施等。防治方案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在患者的配合下长期管理。
所以患者要想获得哮喘的良好控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定期肺功能检查
2.定期与医生沟通,记录哮喘日记,检查吸入药物的使用是否正确
3.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细心寻找哮喘诱发因素,并尽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4.坚持规律使用长效控制哮喘的药物
5.随身携带快速缓解哮喘的药物
6.出现哮喘症状加重或哮喘控制不良时,应及时就医。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些,哮喘患者定能实现“控制哮喘,自由呼吸”的“小目标!”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浦柳美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欧洲地质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